收藏本站 您好,欢迎来到企业信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
分享到:

7月初的保山利根丝绸公司里,前来交茧的养蚕户排成长队,一筐筐雪白的蚕茧整齐的摆在三轮车上等待过磅称重。轮到余娟,过称、验级,余娟匆匆接过收购人员递过来的1500元钱,赶回家里准备下午的采茶。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交茧,夏茶也到了采摘的季节。和她一样在养蚕、交茧、采茶、卖茶里忙活一整年的,在板桥镇西河村还有400多家。收入的多元化,源于近年来西河村产值、颜值双推进,探索铺筑的产业立村、引企到村致富路。西河村完成了从传统粮食种植到集“市场、品牌、旅游”为一体的完整生态产业链蜕变,从一个基础薄弱的空壳村一跃成为千万产值村,当地群众也从茶、桑两片叶子里收益,实现了从土地刨食到绿中掘金的转身。

产业立村,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西河村位于板桥镇山区,耕地散碎,常年气温偏低,耕地产量不高。多年来,村民收入多靠种玉米、稻谷,人均收入仅3000元。为解决生计,许多人家选择迁走。西河渐渐成为劳动力有限、土地资源有限、产业发展有限的三难典型村。同时,处在北庙水库上游的西河村接到水源保护区域整治通知,要全面加强对农作物的农药、化肥使用。如何破局,成为摆在西河村面前最大的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杨善洲老书记挂钩西河村,曾在西河村建立保山茶树良种场,许多西河的干部群众曾跟随杨善洲一起到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参观学习。种茶、制茶鼎盛时期时,西河村的茶厂曾承担起面向全市实施茶树良种引进、推广示范的示范村。但随着西河村人口外流,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西河茶厂私有化,茶园疏于管理,茶品种老化,制茶工艺落后,西河村茶园面积萎缩严重。

好底子要用起来,板桥镇决心复苏西河茶叶产业,邀请市区专家到村指导茶树改良。通过干部带头、党员先走,对全村3000亩老茶园实施品质改造。动员到户,逐步推动良种茶园新建,完成300亩玉米、稻谷的替代种植。茶园连片达到7000余亩。西河村与西河茶厂改制后的古道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以企领路,在西河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加工厂,投资800万建成国标生产线,辐射带动茶农750户,2900多人。一举突破了茶叶品质低、茶农经营分散的瓶颈。2013年西河村的茶园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标准茶园”。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2018年,西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共生产干毛茶352吨,其中红茶100吨、绿茶140吨、普洱茶112吨,销售收入达2038万元。从土锅家炒到进入国际质量标准的生产线,企业牵头研制的“古道飘雪”“滇红”两个茶产品在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中一战成名,捧回了“特别金奖”“银奖”。西河茶叶价值完成从散斤卖到“万元饼”的跃升。

除了深挖潜力,西河村还借势而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桑西移”“浙商入滇”的机遇,积极与入驻板桥工业园区的利根丝绸有限公司达成蚕桑养殖供应合作,充分利用利根丝绸公司作为国家 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 级扶贫龙头企业的优势,引资进村、引技进村。西河村蚕桑项目被列入板桥镇“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围绕基建完成5公里的灌排沟渠、机耕路硬化提升。实施300亩山地并大块建设的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余亩,统筹资金达450余万元。农机进田,引水灌田减少了人力投入,小蚕共育降低了养蚕风险,投资少、劳动强度低的蚕桑养殖很快吸引了村里“386199”队伍的加入。许多连片补缺和边坡、田埂、小零散地块也被利用起来,新增桑树200亩。西河种植蚕桑突破2900余亩,是利根丝绸公司最重要的蚕茧料基地,也成为保山市最大的蚕桑养殖村,2018年农户卖茧收入达512万元,户均收入超6000元。

改字当先,大胆创新实现产购双赢

筑巢引凤后,如何保证花开结果,西河村落实在一个“改”字上。成立合作社、溢价订单收购、土地入股、村集体建设共育蚕房……,西河村开始了以销促产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探索。

“我们村种地讲的是亩均效益,不是光种地的效益,一亩茶地里,土是钱、茶是钱、流汗也是钱、股份也是钱。一亩地里我们挣出四份钱”。西河村党总支书记余桃元介绍起致富经津津乐道。培养产业工人是板桥镇在西河村探索新型城镇化后,农民就地转变职业身份就业的方向。为此,西河村以党支部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构建“支部+合作社”组建模式。鼓励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茶农就地务工、茶叶定向回收等形式,与企业形成稳定合作关系。西河村与古道春茶叶有限公司还进一步探索了“1+2”方式,即一次收购+二次*,进行收益*。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出优质鲜叶,公司采取高于市场价60%的价格进行一次性回购。年终决算后,可分配盈余的70%按交易额比例二次*返还给社员。2018年社员二次*户均2000元。茶农原本承担的从产到销的整个产业链风险被有效化解,西河村500户茶农“链”在了产业线上,流转土地达6000余亩,经过多种收入叠加后,西河村茶农实现资源转化变 现金、就近务工挣薪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获股金,经营一亩茶园的收益超过4万元。2016年西河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 级示范合作社。

除了大胆探索与企业合作共赢方式,西河村还在技术改革上下足功夫。为了突破蚕桑养殖关键核心技术,西河村以蚕桑养殖合作社牵头建设了4座标准化小蚕共育室。恒温恒湿的环境和专门聘请的养蚕人员,确保了小蚕发病少,头数足。养蚕过程中风险最大的小蚕孵化阶段顺利转移,由技术更成熟的合作社负责。利根丝绸公司从浙江、安徽等地聘请种桑养蚕技术人员,派驻专职驻村技术员到西河村,手把手指导农民进行种桑养蚕,从桑园管理、蚕房改造与建设、方格簇的推广使用等细致到每个环节,2018年以来组织培训12场次,受益群众2850多人次。小蚕共育模式推广后,蚕茧量质齐升,村里户户养蚕,每户每季养蚕4—5张,年养蚕15—20张,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切实解决了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村集体经济靠小蚕共育实现增收5万元。

农旅融合,小步快跑跨界新赛道

短短几年间,西河村面貌焕然一新,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实现了房在林中,人在树下。通过茶、桑集中农资配送,老茶园换种改植,有机茶园面推广,西河村农药、化肥使用率减少60%,水源、空气等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连片的茶园、桑园吸引了大批游客。西河村紧紧抓住休闲、摄影等城市人群消费需求的热点和茶文化,把农业基地当作景区加快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相继完成扩宽路面、加固路基,硬化通组道路15公里,把条条水泥路通到了各村民小组。2013年起,以古道春茶叶基地为试点,间栽樱花树、车厘子等观赏作物12000余株。修建以机耕路为基础的观光栈道18公里,衔接茶园机耕道实现纵横贯通,观光休闲亭,观光台点缀其间。以茶叶加工地为基础,开发茶叶烤制等休闲体验式项目相继推出。2018年,西河村吸引游客2万多人,讲好茶故事,解决了青山绿水引客来的问题,西河村还着力布局农特产品随客走的电商模式,古道春、利根丝绸相继开设淘宝店,“网店+实地体验+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效打通西河村三产融合。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与集约效应,为拓宽西河村民致富路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下一步,西河村还将摸索直播模式,让更多的游客认识西河,聚焦西河、聚金西河。如今,漫山的茶树、桑园已经成为西河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产业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

(原标题:隆阳区:两片叶子造就千万产业村)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本信息由“网络科技商务处”发布,由“网络科技商务处”负责信息的合法性;
2)本站平台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本信息如有侵权请将此链接发邮件至517763949@qq.com,本站将及时处理并回复。
4)《新著作权法草案》第六十九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搜索或者链接等单纯网络技术服务时,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犯著作权或者相关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书面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要求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